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地方政府财政上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4:53点击:

老蛮评说:最早公开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辽宁。2017年初,在辽宁省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此前数年经济数据连续造假,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夯实数据。政府报告的原文如下:“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必须注意,辽宁之所以承认经济数据的核心原因,正如其所强调的,恰恰就在于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无从遮掩了。在经济日益萧条的今天,辽宁财政越来越依赖中央财政的补贴。倘若继续数据造假下去,中央削减对辽宁的补贴规模,辽宁财政一定会破产。财政上的压力逼着辽宁不得不开始说真话了。所以,辽宁省2014年统计公报中发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3191亿,到2015年发布的数据就剧烈下降到2125亿,减少了1066亿。但是财政支出的萎缩幅度不同步。2015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较2014年仅减少了457亿(46185075)。1066-457=609亿。这609亿的钱,当然就是以说真话为代价,要从中央拿到的新增补贴额。可以想象,当时的辽宁政府上上下下,为了这600亿的钱,是多么的纠结,多么的无奈。

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内蒙古。2018年1月3日,同样是在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委公开承认:“经审计部门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与辽宁的情况一模一样,依然是直指财政收入。而内蒙古之所以要承认财政数据造假的原因,当然也与辽宁一样,财政收入越来越恶化。根据内蒙古财政厅的数据,“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下降14.4%,剔除2016年虚增因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6%。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3.1亿元,比2016年增加10.4亿元,增长0.2%。”看明白了吗?财政收入开始出现显著下降,但财政支出依然在维持微弱增长。显而易见,内蒙古承认虚构的530亿元财政收入,就是它要从中央财政拿到的新增补贴额。而要拿到这笔钱,就必须承认自己的财政数据造假。再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天津。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天津滨海新区原来发布的2016年GDP规模为10002亿,一下子调降到6654亿,3348亿“ duang”的一声就没有了。2016年天津的GDP总规模为17885亿,减去滨海新区的造假的这3348亿,剩下14537亿,对比2015年天津统计公报中公布的16538亿的GDP,萎缩幅度12%。对天津承认GDP造假的起因,用天津财政局发布的2017年1-11月份的财政收支报告的这段话来解释就够了:“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2237.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负增长3.1%。”注意,上面这段话中的萎缩幅度使用的是可比口径。按绝对值来算的话,2016年1-111月份,天津财政局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255.8亿,这样一算,2017年的财政收入绝对值萎缩幅度高达12.4%!这种萎缩幅度是财政压力日益膨胀的城市政府绝对不可能承受得起的。


编者视点:上文说,国内30余个省级行政单位,只有6个能实现财政盈余,能输血给中央,其它都是靠从中央乞讨活着。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养活了全中国,连山东天津都处于财政净亏损状态,需要这六省的财政转移支付输血。现在穷省们纷纷自曝数据造假,这也是因为它们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已经只能靠认错来争取更多的补贴了。按现在的游戏规则,越早认错的地区越能抢到更多的补贴。但据财经博主@范剑平指出,连江苏的CDP恐怕也要打问号。2017年前11月江苏全省除了南京,苏州和常州三市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速在10%以上,其余都出现了失速,无锡南通泰州尚为正增长,其余全面负增长。尤其是苏北一塌糊涂:尤其是盐城-13.0%,宿迁-14.6%,连云港更是爆出了触目惊心的-24.8%。全省前11个月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仅0.6%。网友@猎人瓦西里则称:广东、江苏、山东前三甲,恐怕山东的水分最大,一捏哗啦哗啦滴。另据传闻,山东财政厅已经承认财政困难了,向中央打报告了。

按:各省纷纷主动承认GDP或财政数据造假,主要原因还是财政收入越来越恶化。但是,财政收入可以挤水分,但是债务是刚性的。以内蒙古为例,如果将内蒙古的虚增扣除,内蒙古2016年的债务率将升至137.3%,相比之前的债务率上升156个百分点,债务风险再度攀升,地方债务的窟窿越来越大。2018年,政府投融资形势也不乐观,融资平台的实质性违约已经很近。监管层携处罚违规举债之威,对所有融资方式进行“围剿”,再叠加资管新规穿透式的监、管,地方融资越来越困难。(PPP头条)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同样指出,地方GDP数据下修势必对短期经济形成冲击。以天津和内蒙古为例,2016年两省市GDP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29%和232%,而下修部分分别占两省市GDP的18.7%和15.6%,即下修部分占到全国GDP的0.8%。若算上此前下修的辽宁,以及审计署点名批评的吉林、云南、湖南和重庆上述7省市GDP占全国比重将达到17.6%,不容小觑。经济恢复需要时间,要经过长期的调整才能缓慢恢复。但经济、税收数据下台阶,实实在在的削弱了偿债保障,

令地方债务压力上升。从2016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与GDP的比值看:辽宁为38.3%,高居全国前列;下修GDP后,内蒙古将从31.3%上升至37.3%,天津将从16.3%上升至20.0%;而被审计署点名批评的吉林、云南、湖南和重庆,其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率分别为19.6%、43.0%、21.6%和21.1%,普遍高于各省的中位数(21.1%)。在下调目标增速的同时,地方经济、财政数据仍在大力去水分,反映的是地方财政收支的捉襟见肘——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下,传统依靠举债支持工业投资大幅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财税改革,扩充地方税源,显得刻不容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