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要城市化,还是要意识形态?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53点击:

《国际金融报》日前发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的文章说,目前中国的经济下行,是因为存在着严重生产过剩,当次债危机打破了中国的外需引领增长过程,并显示出危机的长期化的时候,中国必须进行从外需主导增长向内需主导增长的经济转轨,而能引领这个转轨过程的只有城市化。不转向由城市化推动的内需扩张过程,中国就没有了消除过剩的机制,就会走向生产过剩危机,所以推动城市化才是走出低谷的惟一通道。按照目前的统计,农村户籍人口有8.9亿,如果未来二十年有8亿农民进城,平均每年就需要安排4000万农民转为市民,要求城市化率的年均提升速度是5. 4%,是目前的5倍。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每个农民转化为市民,包括居住、社保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共需25万元,8亿农民进城,二十年内总共需要支出200万亿,分解到每年4000万人进城,就是10万亿元,相当于去年GDP的15%。中国政府目前的负债率还未超30%,提高15个百分点的负债率应该不是难事。此外,如果通过推动城市化,把近9亿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提高到目前城市人口的水平,中国的消费规模将会增加2.5倍,可保9%以上的增长率继续二十年,当前的生产过剩压力自然会消除,住宅将变得严重供应不足,房地产与银行间的不良债务循环也可被消除。
  【主持者言】领导人早就指出过,就当前而言,中国最大的内需、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就在于新型城镇化。这一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王建先生在上文中甚至估算,若全面实现城市化,中国可保9%以上的增长率继续二十年,这比林毅失先生的说法还多了1个百分点,林先生先前还只是说可保8%左右的增长率二十年。不同的是,林先生给出的办法依然是个老办法,即加大投资力度,而王先生开出的&l药方则是全面城市化。城市化当然也是需要投资的,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改革现在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非如此,则不要说让8亿农民进城变为市民,就连目前已进城的2亿多农民工也只能成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飞来飞去的候鸟;,更遑论王先生所说的;把9亿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提高到目前城市人口的水平了。因此,实施上述三大改革不仅是事关能否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同时也是能否让中国经济可持续地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问题。政府既然意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就应该排除一切障碍努力为此创造条件,这其中也包括了排除意识形态的障碍。比如把土地产权落实到农户头上,被有些人斥之为私有化,好吧,就算这是;私有化,难道恪守这样的意识形态禁忌要比全面实行新型城镇化,从而让中国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还来得重要吗?此种因噎废食的思维方式,有人曾经在理论上把它演绎到极致,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