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GDP新算法为何能引导结构优化?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24点击: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近日撰文指出,2017年7月以来,随着国家统计局循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落地实施,研究与开发支出正被逐步纳入中国GDP核算。根据我们的测算,此次算法革新有效量化了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增速和国际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上修效应。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这一效应有望持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GDP的算法革新既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也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能够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有鉴于此,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革将继续稳步推进,进一步覆盖新经济在消费端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引导。根据OECD、美联储等机构的研究,由于新经济难以被陈旧的统计体系量化,且对传统产业具有一定替代作用,正在造成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和生产效率的系统性低估。这偏误导致了宏观统计失准、政策调控失据,因此全球新一轮的宏观统计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顺应这一趋势,当前中国GDP新算法首次覆盖研发支出,反映了创新驱动型的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迈出了本轮革新的第一步。但是,放眼全局,新经济在消费端的贡献尚未纳入统计体系,如何准确量化消费端的两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其一,数字经济。目前,互联网正向全社会提供大量免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其对价并非传统货币而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和个人数据。由此,消费者在单位价格下所享受的商品和服务数量上升,带动了实际GDP和生产效率的上涨。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快步推进,这一作用正在广泛地深入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传统产业,其范围和力度将持续扩大,亟待在新的统计体系中加以反映。其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通过激活闲置物品和劳动力,优化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在这一模式下,消费品的角色在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之间频繁切换,因而其经济贡献难以在传统GDP体系中准确量化。针对上述两大挑战,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革仍将继续深化,“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新经济统计体系等新工具有望渐次实现突破,进而全面覆盖新经济的综合性贡献。


【主持者言】虽然几乎所有国家都会统计GDP,但是GDP的统计口径在各个国家却都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CDP统计的不同口径往往也能够反映这个国家的经济价值观。中国此次对GDP进行的算法革新,也反映出决策层在经济价值观上的巨大转变。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而GDP新算法的推进和实施,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能够起到引导作用。这是因为相比2002年建立的旧体系,新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次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纳入GDP的核算,同时着重加强了对新经济的衡量,这一变革有效量化了研发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也将从衡量机制上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和资源配置优化,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作为全球新经济的代表性国家,美国早在2013年就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新经济也的确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这两者之间不能说是纯粹的因果关系,但是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体系显然对于新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反过来对于GDP数字有着上修的作用。从美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研发支出纳入GDP核算体系后对于推动新经济的巨大潜能。最后,现在的中美两国统计体系都还没有纳入新经济在消费端的贡献,这一块实际上已经拥有巨大规模,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中国共享经济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在2020年超过10%,也就是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如果GDP核算体系持续忽视如此之大的经济体量,那么我们只能说衡量体系出现了严重滞后,因此,在新的经济结构中调整GDP算法的衡量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