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高校行】天津工业大学: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3-12-08 10:04:56点击:

今年,天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取得初步成效。日前,“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主题采访高校行走进天津工业大学,近距离采访了解这所学校的最新创新成果和创业故事。

         教育引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

“今年,我们公司前9个月含税收入已近150万,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天津津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文磊,是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在天津工业大学硕博期间,刘文磊就联合多家单位开发了聚芳硫醚砜纤维产品,打破了碱性水溶液电解制氢用聚芳硫醚隔膜技术壁垒高、关键原料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实现了该类纤维在高温滤料行业内的推广和应用2019年,文磊建立天津津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将天津津纶申报成为天津OTC创新板挂牌企业。

近年来,天津工业大学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定位,制定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建了“分层、模块化、交叉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校内创新实践平台”,“校外创新实践平台”“创业实战平台”和“科技前沿讲座”、“启智创新夏令营”、“本科生科研招募计划”、“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的“三平台、六载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释放了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

截止2023年,天津工业大学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57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85项,数量位列天津市前列

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列着各种膜产品。

加快转化,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在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形态各异的膜产品陈列其间,诉说着它们在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生物医药、疫情防护、精准扶贫等领域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分离膜研究的单位之一,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5年,累计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4亿余元,合作开发与技术转让150余项,以核心技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一批技术和设备实现产业化,年产值近100亿元。

分离膜研究只是该校众多特色科研的一项。多年来,天津工业大学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特色科研优势,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重大疫情防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应用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的耐高温多向编织增强材料。

“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将承受每秒数千米速度的气流冲刷和数千度高温的火焰烧蚀,因此,返回舱表面需要采用特殊的耐烧蚀防热材料来保护。”高性能纤维及纺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陈利教授介绍,由他领衔的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的多向编织增强材料完全满足神舟飞船返回舱关键防护复合材料构件的性能要求,为航天员安全着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不论是筛选出21个项目推荐入驻天开园,还是与国家航天科工共建天津工业大学航天先进技术研究院;无论是与山东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能源膜材料联合实验室,还是与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建“天津市绿色石化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创新联合体”……天津工业大学正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入融合,助力天津本地企业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现代纺织一流学科群的带动作用,探索出‘政策+人才+平台+重大需求+成果转化’模式,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构建起成果创造、成果管理、成果运营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天津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姜勇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天津市“十项行动”及12条重点产业链需求,联合组织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企业报  宋君丽)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