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天津河东区: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获得感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3:37:57点击:

近年来,河东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践行“为民、便民、惠民、安民”宗旨,紧密围绕“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社会治理、聚焦群众关切”等内容,全力以赴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老年群体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在“十四五”规划中,把“金贸河东”的功能定位调整为“金创河东•津韵家园”,“津韵家园”,体现了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获得感的导向。


微信图片_20210715161730.jpg


旧楼区“整容”式改造幸福触手可及

“公园就在小区里,下楼就到,这遛弯儿可就方便多了。”家住河东区东新街道环秀中里小区的居民夏贤荣今年77岁,社区口袋公园刚刚建好,她就迫不及待地到健身区试一试健身器材。她说:“我们小区老年人多,好多人腿脚不便,不熟悉的地方不敢去,平时也就在小区里活动。这口袋公园虽然小,但什么都有,一点也不比大公园差。”

环秀中里“口袋公园”由三个主题园组成,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社区公园的提升改造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为定位,服务范围辐射东新街5个社区4千余户居民。“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社区中轴道路上的三块现状绿地进行改造提升。为充分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需求,三块绿地的主题分别定为廉政、党建和康体运动。”河东区住建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夏敬雄说:“社区公园的设计中还融入了海绵城市、无障碍设计、低维护的设计理念,照明、座椅、垃圾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将社区公园打造成为小区亮点。”

据了解,河东区在18个老旧小区内精心打造了23处社区花园。在扎实搞好硬环境的基础上,融入了党建、廉政、法治等主题,使口袋公园成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享受健康生活、普及党建理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传统文化的休闲好去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游园赏景、健身锻炼。

“下楼就是公园,上楼还有电梯,这可太享福了。”走进金堂南里社区“口袋公园”,青砖矮墙颇有徽派建筑的意蕴,墙上绘制的山水花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得益彰。居民们一边乘凉,一边谈论刚刚建好的电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微信图片_20210715161755.jpg

“这拎东西上楼就轻松多了,家里的老人小孩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了。”“以前还行,现在岁数大了,动了换低楼层的念头,现在可好了,不用折腾了。”说起这新建的电梯,居民们有说不完的话。为了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河东区成立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业主主体、区街主导、市场运作、政府支持、合力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加装电梯工作落地落实。工作中,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加梯细则,组织各相关联审部门梳理审批事项,简化工作流程。采取了由申请主体自行协商的分摊比例模式共同承担加梯所需建设、运行及维护费用。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及时协调解决加梯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目前,金堂南里、万明里、滨河家园、巨福新园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已施工完毕。

“原来这样的大雨,水要淹到大腿了,最近这雨下得这么急,出门水只到脚踝,很快就退了。”大直沽街道和进里社区居民仝翠霞感慨地说。近日,月牙河沿线流域内的地势低洼小区的居民充分感受到了管网改造的好处。位于月牙河沿线流域内的和进里、红旗巷、文华里、津塘村等25个地势低洼小区因雨水管道年久失修、雨水管道布置不全等问题,导致雨季积水严重,极大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安全出行。为此,河东区将月牙河流域低洼淹泡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列入2021年民心工程,共涉及河东区和进里、红旗巷、文华里、津塘村等25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任务。截止目前,小区内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新建排水管网11627米,疏通管线21640米,新建收水井598座,检查井522座,恢复道路25968平方米。通过本次改造工程能够完善小区排水管网系统,大幅缓解低洼老旧小区雨季积水严重情况,实现排水顺畅。

据了解,河东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自2020年起,启动了45个小区、建筑面积180.6万平米老旧住房改造任务,受益居民约2.57万户。在加装电梯、建设“口袋公园”和排水管网改造的同时,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还通过增设停车位、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等方式进行“整容”式的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提升。


智慧养老提升“幸福指数”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近年来,河东区以社区智慧养老为切入点,探索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耦合应用,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河东区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好智联万家服务系统,基本形成以解决现实需求为核心的智慧养老应用工作体系、以数据交互为核心的智慧养老信息核心工作体系、以安全预警防范预判为主的智慧养老预警工作体系,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发现、智能监管。

智慧养老在河东试点以来,明显弥补了传统养老的短板不足,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困难。

“太感谢你们了,通过一键呼救,老人才能及时就医。”日前,家住鲁山道街道皓林园小区的某某某来到鲁山道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记者了解到,某某某工作比较繁忙,又不跟老人住在一起。在得知中心配备的智能化智慧系统可以24小时智能检测老人的身体健康后,第一时间给老人配置了智能腕表和“孝心眼”,对居家老人进行全天候智能检测。“那天老人忽然心脏不舒服,通过腕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家里提供帮助,我们也能紧急赶回来,避免了意外发生。”


微信图片_20210715161828.jpg

记者在鲁山道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置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智能健康检测、居家生活服务、紧急救助等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工作人员某某某诉记者:“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生活、安全等综合服务,有腕表、紧急呼叫器、门磁等设备的老人,可以在家远程动态采集数据自动传入服务中心,如果有异常系统自动弹出预警,然后呼叫中心会立即给老人打电话。老人佩戴智能腕表后,可通过2个按键实现拨打电话、健康管理、实时监测健康状态和远程定位等功能。”

据了解,区民政局还建构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分析的智联万家系统,通过该平台实现与现有各服务养老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包括穿戴设备系统、日照中心系统、养老院系统、安防设备系统、订餐系统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整合的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利用,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警提醒、排查处理。

四年来,河东区连续开展“养老在家里 我们来助你”暖心助老工程,精准提供居家帮扶,做好基础兜底保障。“六助”(助康、助餐、助洁、助药、助浴、助行)菜单式精准服务30万人次以上;成立河东区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面向4500名高龄独居老人、特困供养等重点群体安装一键呼叫、门磁预警设备,提供照护照料和24小时的应急服务;与国网电力合作,设计研发APP“关爱码”,对全区散居特困供养老人进行用能监测,实时掌握特殊老年人用电异常情况,提升对特殊关爱群体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面向全区40个养老机构建设用能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食品、消防、用电等隐患并及时处置;向重度失能老人铺设608个智能床垫时时监测生命体征,提升安全感。

同时,河东区坚持“产业撬动事业发展,事业带动产业革新”的思路定位,服务上下游联建,健全为老服务产业链条,打造银龄产业会客厅汇聚域内外各行业的涉老服务企业,覆盖医药产品、智能适老化产品、传统老年用品、养老产业信息化等领域的17家企业落地。

河东区突出关键重点环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0家,养老床位5196张;日间照料服务中心39家(包含5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12个街道全覆盖;老人家食堂共有177家,其中一级老人家食堂21家,二级老人家食堂156家,实现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河东区将进一步推动构建线上智能信息与线下救助队伍的互相支撑,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救助方式,将精准服务落到困难群众身上。进一步盘活社区载体空间,缩小服务半径,形成1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进一步发挥海量数据核心优势,实现“数字智驱、数据赋能、数联优政、数聚惠民”的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本报记者 苏莉鹏)


深度

Depth更多

圈点

Punctuate更多

思维Reversed更多

版权所有 © 2006-2023 中企天津报道 | | 举报电话:1671026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