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者言| 整治自媒体乱象或许开始了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22-06-20 22:22:25点击: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近日多次评论自媒体乱象。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发生的自媒体乱象,备受诟病。如何规范自媒体发展,使其回归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一道必须解决的网络治理课题。近年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产品创新,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传播格局,催生了庞大的市场红利。但这个过程中,一些丧失底线的自媒体运营者、一些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令人警惕。从借助自媒体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网络“黑公关”;到为博眼球低俗炒作的“二更食堂”等自媒体账号;再到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洗稿行为,类似这样的自媒体乱象充斥网络空间,不但违背了发展自媒体的初衷,更给人们获取优质网络服务造成困扰。面对这样的乱象,需要审视自媒体发展的共性问题。客观来说,自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表达平台和传播入口,但也恰恰是过低的门槛给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另方面,不论是为了流量变现而炮制假新闻,还是为谋取私利铤而走险,自媒体之乱根子都在“利益”上。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一些地产类公号,打着“曝光事实”“为粉丝维权”的旗号,定期收保护费、隔三差五精准打击某些企业,用此手段收入上千万。这样一个分工明确、手段恶劣的黑色利益链条存在,实在让人触目惊心。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自媒体野蛮生长不行、放任自流更不行。当务之急要加大治理力度、彻底斩断不合法的利益链条。近年来,出台自媒体管理规范、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封禁一大批违规自媒体账号、处罚造谣生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就是要让规则意识树立起来,让法纪要求落实下去。但现实中,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平台处罚违规自媒体账号仅仅封禁了事,即便藏封号。当人换个“马甲”我行我素。面对屡禁不止的自媒体乱象,法律丝毫不能手软,必须予以重拳打击。进一步来看,让自媒体回归到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还需要建立起行业发展的规范、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
【主持者言】主流媒体近日对于自媒体乱象的持续和集中批评值得我们关注。
自媒体现象兴起已久,自从微博和微信成为国民级应用以来,很多人吸收信息的渠道就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了微博、微信,再加上后来的今日头条等信息流应用,一方面,这些信息平台能够用比传统媒体快得多的速度将新闻信息分发到人们的手中并且大多数时候既免费又丰富,这体现出了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信息平台对于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尤其是大量私人化、自主化的自媒体信息传播者,俨然已经成为了新的信息主流渠道,在近期很多社会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自媒体的价值同样我们也很难一概而论,一方面,主持者认为自媒体的确体现出了言论市场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更多的人对于社会公共事件有了发言权,一些普通人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甚至不比传统的权威媒体要小,这是自媒体现象好的一面,另一方面,的确也有很多自媒体大量采用善人听闻的标题,内容充满大量虚假和编造成分,而普通受众却因为仍然对于新爆上的内容抱着类似于传统媒体式的信任,对于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不加甄别的相信并且传播,于是造成了每逢重大事件网络谣言和小道消息便满天飞的现象。
更严重的是,一些自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监管环境的相对宽松,做起了“黑媒体”的生意,比如利用负面新闻的网络曝光来要挟个人或者企业,形成了利用网络新闻敲诈勒索的产业链,或者假冒国家权威机构来发布一些信息,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虽然微博、微信这些平台也对于这类现象进行了治理和打击,但是奈何这些自媒体早已经习惯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平台整治也只能治标不治本。近期权威媒体连续的发声透露出有关部门即将对自媒体痛下狠手的决心,先是《新民周刊》发文揭露自媒体黑幕背后”连锁反应“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二天,人民网发文四评自媒体乱象:让”臭脏黑“的套路再也没市场,新华社刊发文:千字10元,靠改头换面做成大号——揭秘自媒体地下”洗稿“产业链;《新民周刊》继续刊文:地产自媒体敲诈勒索触目惊心,有公号年入千万,10月27日,人民网:重拳出击才能過制自媒体黑恶化,调子一次比一次严厉,随后,被官媒点名的多个大号被封。这种集中一致的批评让我们想起了2013年主流媒体对于“微博大V”声讨和严打,自媒体即将迎来的整治风潮,恐怕力度不在微博之下。
但主持者还是认为,不能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全都泼掉,自媒体问题再多,仍然还是有不少正面价值,主流媒体也应该努力思考如何向自媒体学习吸引读者和有效传播的技巧。主持者更是认为,违法乱纪和言论自由还是应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毕竟,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崇尚人民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国家,这是有宪法保障的。如果自媒体更多的是真话和诤言,自媒体不都成了于国于民有利的“自智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