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终于累死了,走不动了
中企天津报道 www.zqtjnews.com.cn 时间:2015-12-22 11:11:44点击:
中国经济现状很差。根源在于,三十多年来,大家拼体力,拼投入,拼杠杆的模式终于走到了尽头。大批企业家在盘根错节的审批制下面,穷于奔命,心力交瘁,成本太高,耗时太多。很多人主动犯规,有些人被逼犯规,还有人不知不觉犯规。他们休息得不好,条条路都被堵住了,或者只有“为狗爬出的洞,还敞开着”。
合理的汇率不是一个准确的,神奇的数字;而是一个大区间。比如,一美元兑5-7元人民币都是基本合理的。也许,合理区间更宽。
我认为,中国的汇率基本合理。略高略低,都有可能。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决定,这是正确的大方向。因此,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在汇率上做文章。
(1)没有一个国家因为汇率上的雕虫小技而致富。
(2)放眼望去,汇率大跌的国家,全是国内政治和经济管理不善,以及政府(和国民)无能的代表。咱们中国愿意加入它们的行列吗?这几年,有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都在30%-50%,所以,用咱们中国某些人的话来说,他们都是货币战争的最大胜利者,因为“他们的出口竞争力增加”最多。光荣榜如下:也门,尼日利亚,阿根廷,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坦……排名不分先后。
(3)货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出口更多的货物,换回更少的货物。
(4)只有当政府和国民不肯做最困难,最实在,最痛苦的改革时,才去捏“软柿子”:货币贬值。过去三年,亚非拉大量穷国的汇率兑美元贬值30%-55%,结果,他们的政府和国民恐慌,进口机械和原材料的成本大涨,贸易伙伴信心动摇,何谈出口竞争力?
(5)咱们最需要的是:降低税收,精兵简政。
继续降准,减息,行吗?
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胀肆虐,但是水价就是不能涨(或者不能快涨)。每遇经济不振,大家就想到“双降”: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这些是好主意的话,那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降到地板上呢?
我只怕“双降”会变成“三降”或者“四降”: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人民福利下降,对未来的信心下降,中国的经济地位下降。
事实证明,阵低基准利率并不能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市场利率包含有风险溢价。基准利率的下降提高了风险溢价。结果只有那些能够用基准利率借到钱的特权企业收益。而储蓄大众受害,中小企业没有好处。
咱们为什么那么懒呢?为什么大家不肯做最困难的事情呢?降税,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骚扰(比如审批,检查,评比,补贴,视察等等)。大力裁减政府部门,和国企的人员。
减少审批,也是生产力。
在深圳,我拜访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表弟。他十多年前开始创业。现在,摊子铺得不小,但是,生意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赚钱很少,一屁股负债。四十岁刚过,他大腹便便,满脸沧桑。一年工作365天,应酬365天,他岂能容光焕发吗?我同行的一位外国人问,“你暑假,在哪里过的?”我的亲戚一脸苦相。我不知道该把他当英雄,还是当牺牲品。
他约我们一起吃晚饭,我才发现,我们是他当晚的第二批客人,隔壁还有个包间。差不多晚上九点钟,他醉熏熏,过来跟我们“交谈”:“非常抱歉。今天政府人员来视察。我们争取获得xx称号,有政府补贴。”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在中国做生意,审批很少,监管很少。那是中国腾飞的年代。现在,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做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审批监督。大家都疲于奔命,哪有创意,哪有时间真的管理企业,服务客户?如何跟外国人竞争?
中国人(官民都是如此)特别喜欢审批和监管。每次遇到一件事,大家就异口同声:“加强监管!”每次遇到经济不振,大家唯一想到的就是双降(降息,降准)。你看看,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为什么?因为风险溢价在上升。市场利率等于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结果,只有特权企业能够得到降息的好处,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我还是那句老话,有人用了便宜的钱,就必须有人买单。就那么简单。如果双降能够致富,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国?
谁也不愿意做最困难的事情:减税。特别是减少审批,减少给领导的送往引来。很多中国企业家的需求其实非常原始(低层次):多点时间睡觉,多点时间跟家人一起吃顿饭。
我猜,减少一个审批环节的好处,就相当于一个双降,比人民币贬值的好处大多了。
(世界银行把减税,减少审批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等等叫做结构性改革。美国人把它叫“里根经济学”,或者“供给学派改革”。我把它叫常识。)
大家不要忘记:八十年代初期,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是,一美元等于2人民币。 (作者:张化桥)
来源:中企天津报道